-
最近文章
近期评论
- 兔小猴 在 两种女人 上的评论
- 兔小猴 在 婚姻里的暧昧 上的评论
- CharlesAcrog 在 闺蜜小颂 上的评论
- bdxgrola 在 闺蜜小颂 上的评论
- purchasing in usa 在 三十而立 三十而丽 三十而力 上的评论
文章归档
- 2018 年五月
- 2018 年三月
- 2018 年一月
- 2017 年十二月
- 2017 年十一月
- 2017 年十月
- 2017 年八月
- 2017 年七月
- 2017 年六月
- 2017 年五月
- 2017 年四月
- 2017 年三月
- 2017 年二月
- 2017 年一月
- 2016 年十二月
- 2016 年十一月
- 2016 年十月
- 2016 年九月
- 2016 年八月
- 2016 年七月
- 2016 年五月
- 2016 年四月
- 2016 年三月
- 2016 年一月
- 2015 年十二月
- 2015 年十一月
- 2015 年九月
- 2015 年八月
- 2015 年七月
- 2015 年六月
- 2015 年五月
- 2015 年四月
- 2015 年三月
- 2015 年二月
- 2015 年一月
- 2014 年十二月
- 2014 年十一月
- 2014 年十月
- 2014 年九月
- 2014 年八月
- 2014 年七月
- 2014 年六月
- 2014 年五月
- 2014 年四月
- 2014 年三月
- 2014 年二月
- 2014 年一月
- 2013 年十二月
- 2013 年十一月
- 2013 年十月
- 2013 年九月
- 2013 年八月
- 2013 年七月
- 2013 年六月
- 2013 年五月
- 2013 年四月
- 2013 年三月
- 2013 年二月
- 2013 年一月
- 2012 年十二月
- 2012 年十一月
- 2012 年十月
- 2012 年九月
- 2012 年八月
- 2012 年七月
- 2012 年六月
- 2012 年五月
- 2012 年四月
- 2012 年三月
- 2012 年二月
- 2012 年一月
- 2011 年十二月
- 2011 年十一月
- 2011 年十月
- 2011 年九月
- 2011 年八月
- 2011 年七月
- 2011 年六月
- 2011 年四月
- 2011 年三月
- 2011 年二月
- 2011 年一月
- 2010 年十二月
- 2010 年十一月
- 2010 年十月
- 2010 年九月
- 2010 年八月
- 2010 年六月
- 2010 年五月
- 2010 年四月
- 2010 年三月
- 2010 年二月
- 2010 年一月
- 2009 年十二月
- 2009 年十一月
- 2009 年十月
- 2009 年九月
- 2009 年八月
- 2009 年七月
- 2009 年六月
- 2009 年五月
- 2009 年四月
- 2009 年三月
- 2009 年二月
- 2009 年一月
- 2008 年十二月
- 2008 年十一月
- 2008 年十月
- 2008 年九月
- 2008 年八月
- 2008 年七月
- 2008 年六月
- 2008 年五月
分类目录
功能
月归档:十月 2016
让人生多几个slash
我是1970年代生人,在我年轻时受的教育中,专注是一种被高度强调的工作态度和生活美德,一心二用总是被前辈斥责。 然而,这么快,就到了“slash世代”,我认真地请教了编辑部里的年轻人,“slash世代”到底什么意思?年轻人说:就是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身份,而且是平行的多种身份,每个身份之间有一个“/”号,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,一心可以多用,每一个新的身份都将延展自己的人生。 心里接纳这个观点后,忽然觉得人生开了一扇新窗。时间依然是有限的,青春更有限,而如果真的有一种方法可以挖掘自己的所有潜质,让自己的身份介绍多几个“/”号,日子就从一个点、一个平面变成了一个水晶球,多面而立体。 其实,强调slash和从前说的专注,并不绝对矛盾。专注作为一种做事的精神,永远值得称道;而多身份、多才华是指一种生活的状态。你可以把自己的某一项爱好发扬光大,从业余选手跻身准专业级别,那个过程其乐无穷。 在本期的Young Power专题里的4个人物:曾经是模特和歌手、又做了演员和制片人的杨幂;顶尖大学物理系毕业却做了艺人、但还在寻求自己更多潜能的李治廷;跳过芭蕾、做了摄影师、还是时尚达人的Margaret Zhang;还有走过T台、想当设计师、尝试真人秀的奚梦瑶——每个年轻人的故事里都有很多slash,每个身份在实 现的过程中,都是一次自我的超越和完善。 听一听年轻人的这些宣言: 我喜欢拥有不同头衔,这样我才不会感到无聊; 我还没完全知道我是谁,我还有无限可能; 活在当下,拥有多元身份,每个分身都做出属于自己的精彩; 每当我完成一个小目标,自信心就会增加一点。人的强大,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⋯⋯ 青春,应该就是无畏的同义词吧,不虚度青春的最好方法,就是让表面的和潜伏的自己,都有机会散发光芒,让自己的名字前面,多几个slash。 编辑总监:晓雪 详情见《ELLE世界时装之苑》11月下刊
丢掉焦虑的自己
这期杂志关书的时候,抑郁症三个字已持续一周在热搜词中。一位年轻的演员因为抑郁症走了,留下一片叹息。这世上,遗憾有千万种,没有哪一种比放弃生命更让人扼腕痛惜。 朋友圈里转发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测验帖,大家纷纷开始做选择题,至少有60%的朋友惊呼:天啊,我怎么好像也有轻微的抑郁? 几年前,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地down,说不清楚是为什么失落和沮丧,持续一段时间的重度失眠,脸部长期有严重的查不出原因的过敏,自己怀疑自己抑郁了,去了医院精神科求救。医生给我做了很长的问卷测验,聊很久,结论是:你没有抑郁,但你有焦虑症,需要吃药,并不可怕,70%以上的办公室白骨精,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或抑郁。 从医院回来的晚上,我花了几个小时在网上查关于抑郁和焦虑的各种说法,看得云山雾罩,还是没有完全搞懂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 医生给的药,吃完都很困,睡不着变成了睡不醒。吃了三天后,我在第四天早上,把所有剩下的药,都丢进了垃圾桶。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小人,一个是积极的自己,一个是消极的自己。在那一天早上,积极的小人开挂了,我忽然觉得,自己有能力丢掉那个焦虑的自己。 从那天起,我开始走进健身房,懒惰了20年后,重新开始跑步;制订了读书计划,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,生活中的难题,书中并没有答案,然开卷有益,好书可以让人多一个思维维度;更多的时间给到好朋友们,有些不快乐,说出来就解了套;给自己找回一些久违的爱好,比如小时候爱的集邮、航模、游泳⋯⋯ 最难的一件事,是让自己直面生活和工作中那些看起来解决不了的难题。“直面”是一件挺难的事,大部分时候,宁肯逃避也不大有勇气全盘冷静地接受。但当你真的一咬牙接受时,会神奇地发现,原来最糟糕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一只纸老虎,最好的解决方案,其实就是接受现状、放下焦灼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。 两个月后,我去医院复查,医生又给了一大堆测验题,聊完,医生开心了:我的药管用吧?你看你上次重度焦虑,这次只有一点点轻度,基本没问题⋯⋯我是那么得意地跟医生说:您的药我就只吃了三天,我自己给自己搞好啦!医生笑得更开心了,说其实每个人最好的医生,是自己。 两次造访医院精神科的经历,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木轮,被扔进一个打磨器结结实实地转了千百绕,仿佛涅槃重生,本来觉得就要被日子里那些不快乐的事打败了,大战一场后,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更圆润——无坚不摧的圆润。 也许是真的: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,针对任何一种病的灵丹妙药,都在自己手里。你相信自己,你就会拥有在任何境遇下,依然快乐和从容的能力。 编辑总监:晓雪 详情见《ELLE世界时装之苑》11月上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