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最近文章
近期评论
- 兔小猴 在 两种女人 上的评论
- 兔小猴 在 婚姻里的暧昧 上的评论
- CharlesAcrog 在 闺蜜小颂 上的评论
- bdxgrola 在 闺蜜小颂 上的评论
- purchasing in usa 在 三十而立 三十而丽 三十而力 上的评论
文章归档
- 2018 年五月
- 2018 年三月
- 2018 年一月
- 2017 年十二月
- 2017 年十一月
- 2017 年十月
- 2017 年八月
- 2017 年七月
- 2017 年六月
- 2017 年五月
- 2017 年四月
- 2017 年三月
- 2017 年二月
- 2017 年一月
- 2016 年十二月
- 2016 年十一月
- 2016 年十月
- 2016 年九月
- 2016 年八月
- 2016 年七月
- 2016 年五月
- 2016 年四月
- 2016 年三月
- 2016 年一月
- 2015 年十二月
- 2015 年十一月
- 2015 年九月
- 2015 年八月
- 2015 年七月
- 2015 年六月
- 2015 年五月
- 2015 年四月
- 2015 年三月
- 2015 年二月
- 2015 年一月
- 2014 年十二月
- 2014 年十一月
- 2014 年十月
- 2014 年九月
- 2014 年八月
- 2014 年七月
- 2014 年六月
- 2014 年五月
- 2014 年四月
- 2014 年三月
- 2014 年二月
- 2014 年一月
- 2013 年十二月
- 2013 年十一月
- 2013 年十月
- 2013 年九月
- 2013 年八月
- 2013 年七月
- 2013 年六月
- 2013 年五月
- 2013 年四月
- 2013 年三月
- 2013 年二月
- 2013 年一月
- 2012 年十二月
- 2012 年十一月
- 2012 年十月
- 2012 年九月
- 2012 年八月
- 2012 年七月
- 2012 年六月
- 2012 年五月
- 2012 年四月
- 2012 年三月
- 2012 年二月
- 2012 年一月
- 2011 年十二月
- 2011 年十一月
- 2011 年十月
- 2011 年九月
- 2011 年八月
- 2011 年七月
- 2011 年六月
- 2011 年四月
- 2011 年三月
- 2011 年二月
- 2011 年一月
- 2010 年十二月
- 2010 年十一月
- 2010 年十月
- 2010 年九月
- 2010 年八月
- 2010 年六月
- 2010 年五月
- 2010 年四月
- 2010 年三月
- 2010 年二月
- 2010 年一月
- 2009 年十二月
- 2009 年十一月
- 2009 年十月
- 2009 年九月
- 2009 年八月
- 2009 年七月
- 2009 年六月
- 2009 年五月
- 2009 年四月
- 2009 年三月
- 2009 年二月
- 2009 年一月
- 2008 年十二月
- 2008 年十一月
- 2008 年十月
- 2008 年九月
- 2008 年八月
- 2008 年七月
- 2008 年六月
- 2008 年五月
分类目录
功能
月归档:六月 2012
这个夏天,别错过不列颠 BRIT fever
我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,只是一个真心热爱生活的人。沉迷于小日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能够从各种与自己有关没关的大事件中找到乐子。 我们这一生,纵是迷恋旅行终吾一生在路上,也走不遍万水千山;我们这一生,即使好学不倦日日与书为伴,也读不完漫卷诗书。何况,现代人牵绊束缚诸多,没有条件天天看世界和读书,所以,在纷繁嘈杂的日子里培养自己的兴趣就变得特别重要。 那些兴趣,就是生活中的乐子。比如今年夏天,在遥远的伦敦,要举办一场世界运动会,这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?你可以完全不理会它。其实,这场体育盛事开枝散叶出多少好玩有趣的小细节,让我们既长见识也长知识。这些细节特别值得我们去关注,比如本期ELLE中的《今夏伦敦,你不能错过的50件事》——哪怕咱们没有错过其中25件,收获就很多了。 我对英国的了解,最初来自莎士比亚名著,后来才知道英国时装相当可圈可点,英国摇滚乐曾改变全球一代青年,英国设计创意无限……这个国家的文化自成一格,最传统和最前卫相安无事,相得益彰。因为2012年奥运会,伦敦当是今年全球最hot城市。奥运会期间,恰逢一年当中编辑部最忙的时候,无法分身前往伦敦旅行。诚然,全世界只有少数幸运儿能亲临奥运赛场,但全世界的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和电脑旁,或手捧iPad、iPhone,让火热的赛场情绪感染自己。对于我这样的伪球迷、伪体育分子,奥运会真是个好机会,让我能够了解英伦文化的细节,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陈词滥调。于是,一口气买了十来本关于英国旅行和文化题材的书,以奥运的名义给自己狠狠补课。 平常岁月,难得波澜。在全球经济并不景气的今天,有如此盛事,必须让自己跟着兴奋起来。日子就是这样,要自己找乐子,要找机会重新学习。亲爱的读者,希望你们看完这期伦敦刊后,觉得这个夏天除了守着电视电脑看比赛外,还产生了闲情逸致去看看英国作家的书、听听英国音乐人的歌、欣赏英国艺术家的创作……所谓文化素养,就是这样一点点汲取并积累起来的吧。共勉。
绿水长存 WATER without end
很久以前看过一部关于“水”的公益片,第一句解说词牢记至今: 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起节约水源,保护环境,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。若真有那一日,李白诗中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的气势后代将无缘领略。 去年还看过一部关于水的纪录片。大西北的一对小兄妹,父母都外出到大城市打工。10岁的哥哥和7岁的妹妹每隔几天要轮流到20里外的地方挑水,全家人喝水、煮饭、洗脸都靠这两桶水。每逢轮到妹妹去挑水,小哥哥在家就分外担心,因为20里地的路程几乎没有人烟。有一次太阳落山小妹还没回家,哥哥急得飞奔出去寻找,原来满满的两桶水实在太重,小妹妹一个趔趄没走稳,水全泼在了路上。她坐地上大哭一场,再原路重返去挑水。村里的另一家,姑娘要出嫁,娘家给的最贵重的陪嫁是老父亲往返几十里地挑来几担水,让女儿出嫁前痛快奢侈地洗了个热水澡。老奶奶含着泪,从柜子深处翻出一块香皂,在热腾腾的水雾中给孙女搓澡。纪录片里,准新娘仰着红扑扑的面庞对着镜头幸福地说:那么多水冲在身上的感觉,特别好。 老天爷不公平,对有的地方有些人来说,水是平常到被忽略甚至被随意浪费的东西;而对另外一些地方另外一些人,绝对是珍宝,是一家人的命脉。有幸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,很少被限制用水,感受不到水的稀缺,也就常常忘记,水同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,是城市之命脉。 关于水的各种真相,本期有文章做详细的怵目惊心的阐述。地球共有140亿立方米的水,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总储水量的0.65%。20世纪,世界人口翻一番,用水需求增加5倍。僧多粥少,工业和人口的大发展将地球上有限的净水资源也严重污染了。每天约有200吨垃圾被倒入湖泊、河流,而每升废水又会污染8升淡水。依此发展到2025年,用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,波及地球上一半的人口。我们中国已经有三百多个城市缺水。 比起我们赖以生存的其他资源,水最亲近人类本身的灵性,因为人体的70%正是水。这期杂志中,在我们为读者奉上的很多图片里,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身体与水是如此地和谐交融,相依相爱。 从2006年起,ELLE每年以“环保”为主题,做一期环保主题刊。今年已是第七年。比之七年前,我们已经有了更强的环保意识;比之七年前,我们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…… 希望这期杂志里的某张照片或者某段文字,能让大家衷心感慨水的美好、水的重要,并以己之力,节约用水,保护资源。 愿青山不老,绿水长存。